“原来从渔山村过来到五岭村口这里,路一下子变窄了,好像‘卡脖子’似的,村民们一直希望能拓宽村口这段路。如今,我们通过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村口变得宽敞了,村民们多年的心结也终于解开了。”日前,记者走进富阳渔山乡五岭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冠亚欣喜地介绍道。
“村庄环境好了,老百姓满意,我们也挺高兴的”
五岭村三面环山,因狐岭、寺坞岭、中岭、鸡心岭、洋钿岭而得名,有五爱、曙光两个自然村,渔葛线、渔山溪穿村而过,青山绿水,宛如画卷。村域面积约6.32平方公里,农户710户2460多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王冠亚说,虽然五岭村自然环境好,村民勤劳朴实,早先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后来也有了小五金、门窗、家具等生产企业,村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随意占用现象多起来了,导致村庄环境渐渐变差了。
2017年,该村创建特色村,对村庄进行了规划布局,拆除了许多违章建筑和破旧房,村庄环境一下子改观不少。2021年,该村又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继续推进破旧房拆整,而且在项目安排上问计于民,统筹考虑农业生产、交通安全、公共服务、文旅融合等方面,有效推进村庄环境整治。“现在,村庄道路通畅、线杆有序、庭院整洁、景致优美、村民和谐,人文特色明显,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老百姓满意了,我们也挺高兴的。”王冠亚说。
弘扬《四库全书》护藏精神,更好传承红色文化
阳春三月,春意盎然。走进整洁有序、处处显景的五岭村,“四库文化 万寿五岭”独特的“一村一品”书型村标,在万寿桥“口袋公园”的衬托下非常显眼,倾刻间就能感受到五岭村的乡愁记忆,还有人文底蕴的薰染。
五岭村历史文化悠久,古迹遗存保护良好,有明朝吏部尚书赵新墓、万寿桥、真寂寺、渔山城隍庙、萧富古道等。在《四库全书》抗战首站西迁护藏地纪念馆,王冠亚说,卢沟桥事变后,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刚刚补抄完成,还没来不及喘息,就面临着战争的威胁,五岭村人赵坤良等一批浙江仁人志士为保护“国宝”,一路护书、藏书、运送《四库全书》做出了杰出贡献,辗转浙、闽、赣、湘、黔五省,最后安全落脚于重庆,弘扬了五岭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几经周折,文澜阁《四库全书》在颠沛流离八年多后,终于回到杭州。如今,这里已与浙江境内建德、桐庐、龙泉、江山等《四库全书》抗战护藏地串联成线,陆续建起了纪念馆,成为浙江省红色教育基地,让人们近距离地了解历史、触摸历史,让先辈们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文人护书的精神得以代代传承。这里已成为五岭村一张独特的“红色文化名片”。
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努力探索共富共享新路子
五岭村地处山谷,有着乡村田园生态美、民风淳朴人文美、山清水秀自然美的条件,高标准农田、高山云雾茶园独具特色。自五岭村通过特色村、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庄呈现出一幅幅融情于景的美丽画卷、一处处生动有趣的景观节点。
王冠亚说,今年,村里按照区、乡两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全力打造“最清洁”乡村,依托五岭村的自然资源、历史遗存,借助杭州市文澜阁《四库全书》抗战西迁首站藏书地文化共建单位、杭州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影响力,以古法造纸、家具、茶叶、畜牧养殖等产业为导向,深度挖掘农家特色美食,积极发展农家乐、民宿、康养、采摘等乡村旅游产业,让游客玩得开心、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把五岭村建设成一个崭新、美丽、充满朝气的文化特色村,努力探索和实践共富发展新路子。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