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新行业指数 2022 年波动较大,目前已处于相对底部位置。纵观 2022 年,电 新指数走势上半年经历急速下跌和大幅上涨后,至今处于持续回调状态。在双碳目标 的指引下,光伏、风电、储能以及新能源车等细分行业均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公司 业绩增长确定性较强,行业整体高景气度有望延续。
根据中信行业分类,2022 年初至今,30 个行业中指数上涨的行业有 7 个,其中 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总体跌幅 28.8%,位列第 29 位。
分季度来看,2022 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指数 Q1 高位回调,行业板块跌幅 19.6%;Q2 迎来拐点,整体大幅上涨,Q2 单季度行业板块涨幅 13.9%;Q3、4 再次 回调,单季度行业板块跌幅分别为 22.7%、1.9%;23 年初至今,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行业指数下跌 6.2%,位列第 26 位。
【资料图】
电新行业基本面景气度较高,持续向好趋势不变。2022 年,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 2174.1 亿元,同比增长 65.4%,在中信 30 个行业分类中,归 母净利润增幅位于第 2 位。
2023Q1,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整体归母净利润 686.7 亿元,同比增长 59.1%, 在中信 30 个行业分类中,归母净利润增幅位于第 6 位,在相对高基数的前提下,仍 实现了高速增长。
行业盈利水平整体向好,多个子行业实现净利润大幅增长。我们选取电力设备与 新能源行业具备代表性公司作为统计样本,划分为 9 个子行业,并针对光伏、风电、 锂电、储能、电网设备、电力运营商等进行了更进一步上下游拆分。 根据样本数据分析,2022 年电新行业全部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8190.0 亿元, 同比增长 32.3%,实现归母净利润 5175.9 亿元,同比增长 83.0%。从各子行业的归 母净利润来看,核电(+2349.5%)、储能(+132.5%)、锂电(+121.6%)、电力运营 商(+108.5%)、光伏(+87.8%)、电网设备(+39.8%)、智能汽车(+31.6%)等板 块均实现大幅增长,风电(-6.7%)、氢能(-34.5%)出现净利润同比下滑。
2023Q1,电新全行业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6803.5 亿元,同比增长 19.7%, 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4.7 亿元,同比增长 24.4%。从各子行业的归母净利润来看,增 幅前三的子行业分别为储能(+164.3%)、光伏(+53.1%)、电网设备(+47.6%)。
所有样本公司中,2022 年出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负增速的公司占比分别为 22%、 45%,出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翻倍的公司占比分别为 10%、15%。我们认为部分原因 来自于上游原材料涨价和各地疫情的影响。当前盈利能力处于分化中,优质企业在洗 牌中脱颖而出,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23Q1 出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负增速的公司占比分别为 32%、46%,出现营收 和归母净利润翻倍的公司占比分别为 6%、18%。
从具体财务指标分析,行业盈利能力提升,现金流显著改善。2022 年行业总收 入同比增长 32.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83.0%,毛利率同比提升 1.6pct,净利率同 比提升 2.1pct,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 72.3%,资产负债率同比增加 0.4 pct,期间 费用率同比下降 1.1pct,净资产收益率同比提升 5.9 pct。
在锂电子行业,我们选取了 105 家公司作为样本,按照原材料、锂电设备、正极 材料、三元前驱体、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铜箔、电池、电机电控进行分类。 锂电产业链可分为: 上游:原材料,包括锂、钴、镍等。 中游: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锂电铜箔、锂电设备、电池总成。 下游:电机电控。
2022 年,锂电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775.2 亿元,同比增长 73.5%;实 现归母净利润 1959.1 亿元,同比增长 126.0%;毛利率为 23.4%,同比提升 2.28pct; 期间费用率为 9.4%,同比下降 1.52pct。 2023Q1,锂电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28.1 亿元,同比增长 36.1%;实现 归母净利润 355.8 亿元,同比增长 3.1%;毛利率为 21.6%,同比下降 1.10pct;净利 率为 9.3%,同比下降 2.50pct。
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推动了动力电池装车量的不断提升。2022 年我国动 力电池装车量完成 294.6GWh,同比增长 37.9%,2023Q1 单季装车 65.9GWh,同 比增长 28.4%。随着下游需求持续高景气,动力电池也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2022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依旧维持高景气度。我国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锂电产业 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逐步进军海外市场,融入全球新能源浪潮。2022 年新能源 汽车产销同比大幅上升,2022 年国内新能源车零售销量 567.4 万辆,同比增长 89.96%,2023Q1 单季销量 131.3 万辆,同比增长 22.48%,2022 年 9 月新能源汽 车零售销量渗透率首次突破 30%,2022 年度能源汽车零售销量渗透率达 28.1%。
我们将锂电相关公司按照各环节进行拆分,并分别比较各环节的财务指标,综合 而言原材料、隔膜、电池环节表现较为优异。 从营收角度:2022 年电池及正极材料环节的营收增幅最高,主要系下游新能源 车销量及储能的快速增长带动了电池需求的提升,部分电池企业加快上游资源的布局, 所以,尽管上游锂资源价格长期维持高位,电池企业通过价格传导的方式也降低了高 价锂资源的成本压力,归母净利润得到提升。 从盈利能力角度:上游原材料由于供需紧张从而推动毛利率的提升,但也同时影 响正极材料、电池等部分中游环节的盈利能力,而铜箔环节则受加工费下跌的影响致 2022 年盈利能力有所降低。
新车型、新技术推动新能源车消费复苏。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 合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明确延长新能源汽车免 征购置税优惠政策至 2023 年底,同时,后疫情时代消费迎来全面复苏,多家车企推 出新车型、新技术刺激终端消费需求;储能电池方面,22 年储能系统采购及 EPC 项 目招投标旺盛,有望支撑 2023 年装机持续高增;在动力及储能全面拉升下,锂电池 环节的需求或将高速增长并进一步带动中游材料环节尤其是有新技术落地预期的材 料环节的需求增长。
在光伏子行业,我们选取 82 家公司作为样本,并按照硅料、硅片、电池片、组 件、电池组件、一体化、胶膜及背板、银浆、光伏玻璃、逆变器、支架、设备、金刚 线、EVA 粒子、靶材、焊带、接线盒、切片、热场、石英制品、EPC 进行了分类。
2022 年,光伏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245.9 亿元,同比增长 67.9%;实 现归母净利润 1166.4 亿元,同比增长 87.8%;毛利率为 20.5%,同比下降 1.01pct; 期间费用率为 9.4%,同比下降 2.04pct。 2023Q1,光伏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74.8 亿元,同比增长 40.2%,实现 归母净利润 354.0 亿元,同比增长 53.1%;毛利率为 22.1%,同比提升 1.37pct;净 利率为 13.0%,同比提升 1.62pct。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2 年国内光伏完成装机规模 87.4GW,同比增长 59.3%, 2023Q1 国内光伏装机 33.7GW,同比增长 154.8%。根据中国海关数据统计,2022 年光伏组件实现出口 154.8GW,同比增长 74.3%。在硅料供应紧张导致组件价格大 幅上涨的背景下,光伏装机需求依然延续了高速增长的趋势,国内装机及组件出口均 实现大幅增长。 国内光伏发电经济性仍具备优势,其中分布式尤为突出,大基地项目陆续开工, 同时政策端加大对新能源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高景气度持续。海外,尤其是欧洲市 场,在能源独立紧迫性的推动下,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需求旺盛,对国内组件出口 形成强支撑,并相比国内有较高溢价。全年光伏产业链整体产量、开工率同比有较大 提升,行业整体营收与利润规模增幅较大。
我们将光伏相关公司按照各环节进行拆分,并分别比较各环节的财务指标,综合 而言硅料企业盈利能力最为突出,同时近年来头部厂商一体化程度加深,消化各环节 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强。 从营收角度:海内外装机增速较高带动光伏全产业链营收高度增长。 从盈利能力角度:受高价硅料较高影响,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盈利能力均受 影响。整体来看,上游、出口占比较高的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好。
在风电子行业,我们选取 33 家公司作为样本,并按照风机、主轴、安全设备、 机舱罩、定转子、风塔、法兰、轴承、叶片、铸件、电缆和其他供应商进行了分类。
2022 年,风电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229.25 亿元,同比下降 2.9%;实现 归母净利润 224.17 亿元,同比下降 6.7%;毛利率为 18.3%,同比下降 2.10 pct;期 间费用率为 12.2%,同比增加 0.28pct。 2023Q1,风电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91.3 亿元,同比下降 10.3%;实现 归母净利润 48.1 亿元,同比下降 30.6%,毛利率为 20.1%,同比下降 0.97pct;净利 率为 8.4%,同比下降 2.35pct。
2022 我国风电行业受国补退坡、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需求阶段性下滑,22 年国内新增装机并网规模 37.6GW,同比下降 21%,新增装机吊装规模 49.8GW,同比 下降 10%,低于市场预期。产业链层面,受行业需求阶段性下滑、原材料价高等因素 影响,风电企业的交付规模、盈利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业绩整体不及市场预期。 Q1 传统为风电建设淡季,2023Q1 风电产业链各环节表现不一,风电板块样本公司 实现营收591.3亿元,同比下降10.3%,实现归母净利润48.0亿元,同比下降30.6%, 上游零部件企业的业绩整体表现优于整机环节。
我们将风电相关公司按照各环节进行拆分,并分别比较各环节的财务指标,综合 而言电缆环节盈利能力相对突出。 从营收角度:22 年受疫情影响以及下游需求减弱,产业链交付较低,导致风电 整机、塔筒、法兰、安全设备等环节的营收规模下滑,各个零部件环节影响较小,营 收增速整体放缓,定转子主要供应于直驱机型,以出口为主,受影响相对较小,营收 增速较高。23Q1,零部件企业的排产交付提前,主轴、塔筒、铸件、法兰、定转子企 业的交付规模提升,带动营收规模同比增长,由于 Q1 为传统风电建设淡季,部分整 机企业未到交付窗口期,以及降本不及预期、风场转让策略调整等因素,导致 23Q1 整机环节营收下滑。 从盈利能力角度:由于钢铁等原材料上半年价格高位波动,22 年铸件、法兰、 机舱罩、定转子等盈利能力下降较多,电缆公司 22 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提升主要系中 天、宝胜 21 年计提减值导致 21 年基数较低所致。23Q1,主轴、塔筒、铸件环节受 益于原材料价跌、议价能力提升,盈利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而整机环节 23 年进入低 价交付期,部分整机企业降本不及预期,导致盈利水平下降。
产业链利润再分配,关注“双海”占比。2023 年风电装机需求同比高增,但风 机进入低价交付周期,再叠加风电核心原材料均在 22 年 5 月以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 滑,产业链利润或将重新分配。我们认为“双海”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面临的盈利压 力更小,推荐受益海风兴起的海缆龙头东方电缆、管桩龙头海力风电、塔筒领军企业 泰胜风能。
在储能子行业中,我们选取 20 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并按照锂电池、铅酸 电池、大型 PCS、户用 PCS、储能温控和储能消防进行了分类。
2022 年,储能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290.3 亿元,同比增长 42.2%;实现 归母净利润 123.6 亿元,同比增长 132.5%;毛利率为 24.2%,同比增长 3.04 pct; 净利率为 9.6%,同比增长 3.72 pct;期间费用率为 13.2%,同比下降 1.97pct。 2023Q1,储能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71.4 亿元,同比增长 79.2%;实现 归母净利润 44.5 亿元,同比增长 164.3%;毛利率为 26.6%,同比提升 3.59pct;净 利率为 12.0%,同比提升 3.86pct。
储能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公司业绩兑现度高。据 CNESA 统计,2022 年 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 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 200%,能量规模同比 增长 280%;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 20.4GW,同比增长 100%。2023Q1,国内 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 2.9GW/6.0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 1178%。随着各厂商出 货规模的大幅增长,规模效应逐渐体现。
我们将储能相关公司按照各环节进行拆分,并分别比较各环节的财务指标,综合 而言户用 PCS 环节盈利能力最为突出。 从营收角度:2022 年行业整体高景气背景下,各环节均实现营收高增,户用 PCS 环节同比增幅最大,户用 PCS、大型 PCS、锂电池、储能温控环节都实现了 20%以 上的增速,行业未来增长潜力较大。23Q1,上能电气、阳光电源为代表的大型 PCS 公司营收增长最快,达到 143.8%;户用 PCS 营收同比增长 110.5%,锂电池营收同 比增长 58.8%。 从盈利能力角度:在 2022 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锂电池和户用 PCS 环节对于成本的传导较好,毛利率和净利率均同比大幅上升;储能温控及大型 PCS 环节净利率分别同比上升 2.58pct 和 0.47pct;储能消防及铅酸电池环节净利率分别 同比下降 1.50pct 和 2.24pct。23Q1,原材料价格下行背景下,户用 PCS、大型 PCS、 锂电池、储能温控环节的盈利能力均有所提升。
配置储能是减少新能源发电波动性、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减少弃风弃光损失的 刚需选择。国内新能源配储政策驱动 22 年装机超预期,而各地商业化政策的落地更 将推动行业长期高速发展。欧洲能源成本短期难以显著下降,欧洲户储高盈利和高增 速仍具有可持续性;中长期来看,美国、亚太、拉美等市场潜力仍未充分释放。
在电网设备子行业中,我们选取了 120 家公司作为样本,并按照变电设备、用电 设备、线缆部件、系统及其他进行了分类。
2022 年全年电网设备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082.5 亿元,同比增长 14.0%; 实现归母净利润 414.7 亿元,同比增长 39.8%;毛利率为 21.9%,同比上升 1.38 pct; 期间费用率为 12.5%,同比下降 0.72 pct,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 86.8%。 2023Q1 电网设备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31.09 亿元,同比增长 15.4%; 实现归母净利润 99.27 亿元,同比增长 47.6%;毛利率为 22.5%,同比上升 1.92 pct; 净利率为 9.2%,同比上升 2.14 pct,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降 47.1%。 整体来看 2022 年全年电网设备整体业绩表现良好,2023Q1 延续了此态势,预 计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方向下,产业链将维持持续增长的状态。
2022 年电网投资力度增加,板块内上市公司整体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营收利润 双提升,毛利率、净利率、ROE 整体均呈现好转迹象。2023Q1 电网投资力度增加,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 1-3 月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显示电网工程完成投资 668 亿元,同比 增加 7.5%。板块内上市公司整体实现了高质量发展,营收利润双提升,毛利率、净 利率、ROE 整体均呈现好转迹象。
我们将电网设备相关公司按照各环节进行拆分,并分别比较各环节的财务指标, 综合而言变电设备企业盈利能力最为突出。 从营收角度:电网投资加大带动电网设备全产业链营收高度增长。 从盈利能力角度:特高压、超高压工程投资加速推进,同时高压设备具有高壁垒, 因此变电设备类企业盈利能力相对较好,Q1 用电设备与系统其他改善亦较为明显。
在电力运营商子行业,我们选取 73 家子公司作为样本,并按照火力发电、水力 发电、核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进行分类。
7.1 火力发电:盈利明显改善,煤价下行&电力需求提振成长
2022 年盈利有所修复。2022 年火力发电板块样本公司实现营收 11940.8 亿元, 同比增长 16.3%,实现归母净利润-30.48 亿元,同比亏损收窄,实现毛利率 6.36%, 实现净利率-0.38%。2022 年在国家电煤保供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下,煤电价格保持稳 定,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率持续提升,盈利有所修复。 2023 年受益煤价中枢下行,电力需求提升,新建机组审批开工加速。2023Q1 板 块样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3002.9 亿元,同比增长 2.49%,实现归母净利润 94.74 亿 元,同比增长 270.3%,实现毛利率 9.7%,净利率 3.15%。
煤价中枢下行持续,截至 5 月 3 日,我们统计山东滕州 Q5500 坑口价为 976 元/吨,同比下降 6.15%,印尼煤 1099 元/吨,同比下降 14.93%,成本端持 续下降,促进火电企业盈利改善。 电力需求持续提升,国家能源局统计,3 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5.9%, 全国制造业同比增长 7.4%,电力需求提升。 新建机组加速建设,截至 4 月底,我们统计 2022 年火电核准 68.5GW,年 初至今核准 26.7GW,开工 20GW,火电新建机组有望加速,火电运营商成 本端下降,用电需求带动装机提升,板块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7.2 水力发电:Q1 流域有所分化,全年来水受气候影响
2022 年下半年来水偏低,业绩承压。2022 年水电板块实现营收 2194.47 亿元, 同比增长 7.12%,实现归母净利润 439.93 亿元,同比下降 0.22%,实现毛利率 36.14%, 同比下降 0.52pct,实现净利率 22.62%,同比下降 0.91%。2022 年上半年整体来水 偏丰,但 Q3 主汛期来水同比偏枯 3-4 成,导致全年发电量同比增幅降低,影响水电 运营商业绩。 2023Q1 不同流域来水分化,全年来水待观察。2023Q1 实现营收 549.84 亿元, 同比增长 21.6%,实现归母净利润 82.31 亿元,同比增长 13.51%,实现毛利率 32.29%, 同比下降 1.3pct,实现净利率 14.97%,同比下降 1.07%。不同区域来水分化,雅砻 江流域依据四川水文中心数据,1-3 月来水量分别同比增长 65.2%/50.3%/90.7%,来 水偏丰。三峡流域依据三峡水库站数据,截至 5 月 4 日,三峡水库站平均水位、出库 流量分别为 156.6 米、7354 立方米/秒,相对近五年历史平均值同比分别-7.28%、- 6.32%,全年来水受气候影响较大。
7.3 核电:市场化电价提升,新机组审批加速
2022 年核电板块实现营收 1541.1 亿元,同比增长 7.73%,实现归母净利润 189.8 亿元,同比增长 6.78%,实现毛利率 38.98%,实现净利率 20.48%。2023Q1 单季度营收361.8亿元,同比增长5.56%,归母净利润65.09亿元,同比增长13.49%。 市场化交易电价提升带动核电营收增长。我们认为核电板块作为能源安全重要一 环,核电稳定出力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未来,核电审批有望加速,板块业绩将稳 定增长。
7.4 风力发电:装机快速提升,绿证市场助力长期增长
风电装机提升带动盈利增长。2022 年实现营收 1030.1 亿元,同比增长 2.72%, 实现归母净利润 197.9 亿元,同比增长 23.54%,实现毛利率 42.99%,实现净利率 22.82%。2023Q1 实现营收 287.3 亿元,同比增长 5.66%,实现归母净利润 73.26 亿 元,同比增长 3.14%,实现毛利率 44.38%,实现净利率 25.5%。 风电装机明显提升,依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Q1 新增风电装机容量 1040 万 千瓦,同比增长 250%,风电电源工程投资完成额 249 亿元,同比增长 15%,截至 3 月底,我国陆上风电 344.8GW,海上风电 30.89GW,装机提升带动营收利润提升, 海上风电利用小时数较高,盈利能力强,含“海”量高的运营商可获取更高收益。同 时消纳方面,绿电输送通道建设加快,大基地弃风弃光限电将明显改善,绿证市场不 断完善,促进风电消纳,4 月份国网陆续公布第二批、第三批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 目清单,我们预计补贴有望加速发放,改善风电运营商现金流,提升装机规模。
7.5 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促进装机高增
光伏装机量提升,电价提升&绿电溢价提升收益。2022 年,光伏发电板块实现 营收 414.1 亿元,同比增长 34.42%,实现归母净利润 41.95 亿元,同比增长 19.13%, 实现毛利率 32.43%,实现净利率 11.21%。2023Q1 实现营收 88.83 亿元,同比增长 15.6%,归母净利润 11.72 亿元,同比增长 85.65%,实现毛利率 35.41%,实现净利 率 13.19%。 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3Q1 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 33.6GW,同比提升 2045%, 光伏电源投资完成额 522 亿元,同比提升 177.6%。硅料价格持续下降,截至 4 月 26 日,硅料价格为 176 元/kg,同比下降 28.11%,距最高点降低达 40.92%,成本降幅 明显,运营商装机热情提升,高装机量带动发电量提升,促进运营商收益提升。
锂电:动力储能双轮驱动,锂电行业延续高景气度。目前动力电池行业中新品迭 出,以 4680 电池、麒麟电池为代表的新品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续航及安全性,为 新能源汽车带来更优异的性能,推动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速增长。22 年储能系统采 购及 EPC 项目招投标旺盛,有望支撑 2023 年装机持续高增,在动力和储能双轮驱 动下,锂电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度。 光伏:海外需求旺盛对全产业链业绩高增形成强支撑,抢先布局 N 型产能的头 部企业享受超额利润。供给方面,2022 年硅料产能供应紧张,向下传导至产业链各 环节,上下游价格博弈情绪弥漫全年,中游制造端利润被压缩;2022 年底至今,随 着硅料产能陆续释放、达产,硅料价格波动回落,终端装机需求得到加速释放,中游制造环节盈利修复。需求方面,海外整体在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需求高增具备可持 续性,欧洲在俄乌冲突背景下光伏需求偏刚性,美国关税政策边际向好,巴西作为新 兴市场在税收减免政策下分布式抢装,同时海外对高效率组件产品具有需求偏好,使 得出口产品尤其是 N 型组件拥有较大溢价空间,N 型产能布局领先的企业有望享受 超额收益;国内大基地支撑持续放量,分布式经济性凸显自发需求快速增长,业绩具 备强确定性和持续性的优质企业更具投资价值。
风电:需求下滑 22 年业绩承压。2022 我国风电行业受国补退坡、疫情等不利因 素影响,需求阶段性下滑,22 年国内新增装机并网规模 37.6GW,同比下降 21%, 新增装机吊装规模 49.8GW,同比下降 10%,低于市场预期。产业链层面,受行业需 求阶段性下滑、原材料价高等因素影响,风电企业的交付规模、盈利能力出现不同程 度的下滑,业绩整体不及市场预期。Q1 传统为风电建设淡季,2023 年一季度风电产 业链各环节表现不一,上游零部件企业的业绩整体表现优于整机环节。 储能:能源转型必选项,海内外需求持续高增。据 CNESA,2022 年国内新型储 能新增装机 7.3GW/15.9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 200%,能量规模同比增长 280%; 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 20.4GW,同比增长 100%。2023 年一季度,国内新型储 能新增投运规模 2.9GW/6.0GWh,功率规模同比增长 1178%。海内外需求持续高增, 国内大储、海外户储、储能温控及消防出货量均同比大幅提升。随着规模效应的显现, 以及 2023 年以来碳酸锂价格大幅回落,储能集成商成本压力明显缓解,行业整体盈 利能力明显改善。
电网设备:2022 年全产业链保持增长,2023Q1 态势延续。2022 年是电力系统 承上启下的一年,同时也是 2020 与 2021 年积压订单持续释放的一年。电网工程开 工节奏明显加快,全年投资 5012 亿元,同比增长 2%。但上市企业增长高于行业整 体,竞争格局有所优化,盈利能力显著增强,毛利率、净利率全面提升,经营性现金 流大幅改善。2023Q1 继续维持此局面,一季度电网工程完成投资 668 亿元,同比增 长 7.5%,各项指标继续改善。分板块来看,目前变电设备是增长的主力,凸显新型 电力系统建设初期依然以网架结构调整与加强为主,预计 2023 年变电设备也将延续 目前的增长态势。 电力运营商:2022 年电源装机持续增长,2023Q1 成本缓解改善盈利。2022 年 电力改革步入新阶段,现货市场、绿电&绿证市场建设促进我国能源转型,火电因煤 价居高,发电成本高企,在保供、长协煤等政策促进下,盈利能力得到修复,在各地 尖峰负荷居高情境下,火电基荷电源重要性凸显,核准开工加速,同时各省相应辅助 服务、容量电价等政策持续推进保障电力安全。水电经历上半年丰水期后,下半年来 水偏低,导致发电量偏低,业绩承压。风电&光伏装机受益成本端价格下降,带动装 机量快速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